网站首页

实验区纪实

联系方式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科

办公地址:梅州市嘉应中路26号

联系电话:0753—2306863

办公时间:8:30-12:00,14:30-18:0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

办公地址:梅州市江南路60号

联系电话:0753-2292238


梅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办公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梅龙西路7号梅州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0753-2301789


实验区纪实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区纪实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蕉岭县篇(传统舞蹈)
更新时间:2021/1/28 15:31:35 来源: 浏览次数:1436
< 返回文章列表

蕉岭广福船灯

2013年被列入梅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光绪年间,福建武平县的船灯艺人林景友,定居广福镇,开始在广福传授船灯舞,并收弟子罗德如、罗志杰,从此广福船灯迅速发展,形成自身特色,至今在蕉岭县流传了100多年,历经8代传人。


蕉岭广福船灯至今仍是蕉岭县节日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jpg

船灯舞流传于闽粤赣边的广大客家地区,其中以闽西最为盛行。因蕉岭广福连接福建武平,毗邻江西边境,同是客家地区,经贸和文化习俗相传互通,船灯舞于清朝时由福建闽西传入,并流行于广福镇。


相传,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被困彭城,危难之际,被一渔家老船公和孙女藏在船舱内,爷孙俩唱着渔歌,打起花鼓,迷惑楚兵,救了刘邦。刘邦登基后,为答谢救命之恩,许之高官厚禄,但老船公不愿为官,刘邦便赐匾“渔家乐”。后人为颂扬老船公,便在元宵灯节时舞起船灯,庆丰收、唱太平,一直延续至今。


明清时期,客家船灯舞盛行于闽西、粤北、赣南等地,闽粤两地的客家交流密切,清光绪年间,福建武平县的船灯艺人林景友,定居广东蕉岭县广福镇,开始在当地传授船灯舞,并先后收弟子罗德如、罗志杰为传承人,从此广福船灯迅速发展,形成自身特色,至今在蕉岭县流传了100多年,历经8代传人。


  • 第一代:

    林景友(1868--1940)男,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人,1935年被邀请至广福镇石峰村传授广福船灯舞。

  • 第二代:

    罗德如(1895--1956)男,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人。是广福船灯舞的最早组织者,也是第一代老船公的扮演者。

    罗志杰(1918--1945)男,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人。十六岁开始扮演船妹,扮相俊俏,表演惟妙惟肖。

    罗道友(1930--1988)男,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人。十五岁开始学艺,舞船灯有四十余年,属罗氏船灯中最有名气的艺人,经他传授的徒弟有十多人。

  • 第三代:

    钟科传(1933--)男,船公扮演者,早年船灯舞队伍组织者之一,主动出钱出力办船灯舞队,是当时石峰村较出名的船灯舞老艺人。

    罗道招(1937--)女,自幼跟随老艺人在街头巷尾在船灯队伍里学习,是旧社会时代出名的船妹扮演者。

    罗天林(1937--)男,船公扮演者,旧时在广福镇石峰村组织乡民开展船灯舞活动,是当时比较出名的舞船者。

    罗济时(1938--)男,旧时船灯舞主要组织者之一,并能整理,创作船灯舞有关歌曲,曲调。曾创作船灯舞剧本《双喜临门》获得广泛群众喜爱和好评。

    罗吉兴(1939--)男,旧社会参军复员回到石峰村开始学舞船灯,声音条件较好,是广福船灯演员的导演。

  • 第四代:

    张祥丰(1952--)男,船公扮演者,从事编导船灯舞,并扮演活泼风趣的船公,艺术上保持船灯舞原貌,并从中创新,是广福船灯市级传承人。

    罗胜莲(1947--)女,在看老艺人舞船灯时被船灯艺术形式深深吸引,后跟老艺人学舞船灯,是广福船灯的优秀演员。

    罗明生(1953--)男,船公扮演者,喜欢船灯表演而出名,其刻画的船公表演得相当到位和幽默,动作娴熟,唱腔圆韵。

  • 第五代:

    罗秀英(1963--)女,船妹扮演者,从跟随船灯艺人学艺,表演船妹惟妙惟肖,深得群众喜爱。

    罗利香(1963--)女,船妹扮演者,长相俊俏,声音条件好,目前是新一代船灯表演的主要人物。

    罗添龙(1963--)男,新一代船公表演者,能写能演能唱,是群众比较受欢迎的演员。

    罗伟红(1968--)男,目前石峰村唯一一位船灯制作传承人。

    罗雪珍(1968--)女,船妹扮演者之一。

  • 第六代:

    罗冬梅(1965--)女,自己出资,专门组织了广福大坝船灯队。挖掘、创作、表演了一批新老船灯节目。

    徐菊英(1974--)女,扮演船公角色(女扮男),从2012年至今在广福石峰船灯队担任负责人。

    赖富仁(1969--)男,扮演船公角色,多年来钻研广福船灯表演艺术,多次参加广福船灯演出。

  • 第七代:

    罗春连(1982--)女,船妹扮演者,钻研表演船灯舞艺术,多次参加广福船灯戏演出。

    黄运兰(1963--)女,船妹扮演者,业余钻研表演船灯舞艺术,多次参加广福船灯演出。

  • 第八代:

    罗丹霞(1996--)女,船妹扮演者,读小学时就加入舞船灯队伍,每年参加广福船灯的演出。

    钟惠(1999--)女,船妹扮演者,梅州市艺术学校学生,从小学习广福船灯,多次参加广福船灯演出。

3.jpg

广福镇距离蕉岭县城28公里,是蕉岭县的北大门,由于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广福镇也是边贸重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蜚声粤、闽、赣三省的广福船灯是本地特独的民间舞蹈表演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上世纪90年代,省文化厅等部门组织人员到广福镇实地调研船灯舞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并把广福船灯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该书于1996年出版。此后,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广福船灯保护工作,开展传承活动,重大节日活动都要组织排演广福船灯,并先后申报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福船灯传承悠久,它通过演唱帝王与平民偶遇的传说故事,寄托和满足民众对“落难帝王”回报百姓、不忘恩人的理想色彩,从根本上打破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神秘,使帝王形象变得平凡可爱,起到了教化、笼络民心的作用。


广福船灯以木架结构作船的主体,长280厘米,宽68厘米,高185厘米,其中舱高100厘米,舷高45厘米,门楼顶42厘米。舷下加水布装点遮掩舞者的足,整个船身镶金衬银,前舱装八字门楼,横匾书“渔家乐”三个金字,船两侧绘饰才子佳人、山水花鸟图等,后门有横联“春满人间”,顶篷及船檐均缀彩带和珠串,造型漂亮美观,端庄雅致。


广福船灯一般由4人表演,男演员饰船公,女演员饰孙女船妹,另一男演员饰船郎,还有一人藏在船舱内操纵彩船,主要是配合舞蹈情节。广福船灯使用的乐器有小锣、小钹、渔鼓、唢呐、笛子、二胡、扬琴、三弦。表演时有15-20人的乐队演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详细记载了广福船灯表演程式分别为登船起航、轻舟荡桨、顺流急下、搁浅磨沙、脱出浅滩、顺利登岸、进城观灯等。广福船灯集歌、舞、乐于一体,传统故事引人,新编情节融入现代生活,更显喜闻乐见。

4.jpg

1.多样性。内容多样: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古典文人诗作,包含先知告诫、民间故事、地方传说等。表演形式多样:有歌(包括渔家乐、一支花、螃蟹歌、打花鼓等)、有舞(单人、双人舞蹈表演)、有乐(器乐独奏、重奏、齐奏)。音乐形态、舞蹈风格、器乐组合多样。


2.体裁综合性,集歌、舞、乐于一体。


3.完整性。广福船灯舞大部分有着相对规范的结构、曲式,各表演套路中的调式、旋律、节奏、速度,各有一定之规。


4.即兴性。广福船灯舞艺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方式,在选用歌词、段落反复、伴奏手法、旋律装饰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即兴创作。


5.民俗性。广福船灯是当地人民在岁时节日欢庆、祝愿交流、共同娱乐的重要舞蹈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5.jpg

  • 人类学、民间学、民俗学价值。

    广福船灯以客家农耕经济为基础,是客家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现存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既能见到客家音乐的多种元素,也能见到来自广东各客家地区音乐的影响,是多元一体的客家艺术形式。广福船灯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与客家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它全面、完整、生动的体现了客家地区的文化传统。

  • 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广福船灯与民间乐舞、客家及自然崇拜仪式的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客家地区独有的艺术代表作。广福船灯舞的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客家地区特有的曲调唱段,是研究客家民俗文化、文学的重要载体。

  • 客家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广福船灯源于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用独特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也反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体现和传承客家文化传统,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客家传统音乐、舞蹈、文学、说唱、戏曲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 民俗认同的纽带。

    广福船灯的“多元一体”的特点反映了客家人崇尚自然、安于天命的精神特质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在岁时礼仪和节庆聚会上,广福船灯舞的作用,对于当地客家人的文化认同、维护团结具有不可代替的主要意义,也是解读客家人审美心理最重要的依据,是客家精神的纽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