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验区纪实

联系方式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科

办公地址:梅州市嘉应中路26号

联系电话:0753—2306863

办公时间:8:30-12:00,14:30-18:0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

办公地址:梅州市江南路60号

联系电话:0753-2292238


梅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办公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梅龙西路7号梅州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0753-2301789


实验区纪实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验区纪实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蕉岭县篇(曲艺)
更新时间:2021/1/25 15:16:43 来源: 浏览次数:1137
< 返回文章列表

1.jpg

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蕉岭竹板歌历史悠久,清乾隆嘉庆年间开始流行,又称五句板,因其唱腔圆润多变,语言通俗生动,更以刻画人物,阐述人事,深得人民群众喜爱,在蕉岭全县已是家喻户晓,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蕉岭竹板歌内涵丰富,反映面广泛,地方色彩浓郁,文学性较强,对研究客家历史、语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jpg

       竹板歌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最早的雏形来自民间艺人。蕉岭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解放前人民生活艰难,部分贫苦百姓沦落为乞讨者,手拿4块竹板,穿街走村,以说唱五句板谋生。


       当时的竹板歌艺人多为盲人,一般是一男一女相配演唱。女角负责打竹板演唱,男角负责弹“胡弦”(胡琴),间或帮腔。他们手拿竹板,肩挂布袋地走街过巷,在商家、农户门前,敲打竹板演唱一些吉利、奉承的歌曲,博取主人的欢心,求得打赏。


       竹板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普及面广,易学易用,唱腔成熟单一,是大众文化的代表性文艺品种。它具有地方色彩浓郁、文学性强,音乐悦耳的特性,对研究客家历史、语言、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竹板歌还起到连接海内外客家人乡情乡谊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促进客家文化的重要介质。

3.jpg

       汤明哲,蕉岭县高思镇人, 已出版个人山歌专著6本,山歌音像制品几十种。


       汤镜泉,出生于蕉岭高思乡。主要唱本有“梁四珍与赵玉粦”“杜十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


       刘为绪,蕉岭县文福镇泉水坝人,写有五句板《计划生育好处长》,改编有《朱军长买鸡》(据余耀南原作改编),《顶上功夫说剃头》《豆角伸藤有得缠》等10多篇作品。


       何城寿,蕉岭县蓝坊石湖中村人,以说唱五句板“传本”著名。其长唱不衰的传本(脚本)有“黄娇鸾百年长恨”“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寻夫”“高文举”等十多个。


       张一鸣,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李田村人,家名秉英。他一生酷爱山歌和竹板歌,出口成歌,爱唱爱写。


       陈小惠,新铺象岭陈小惠是蕉岭县新铺象岭人。主要的艺术成就有:参加“贵秀杯”山歌擂台大赛获二等奖,参加梅州市首届国际山歌节斗歌大赛获二等奖。

4.jpg

      竹板歌历史悠久,又称五句板,因其唱腔圆润多变,语言通俗生动,更以刻画人物,阐述人事,深得人民群众喜爱。清乾隆嘉庆年间开始流行近似现在的五句板对唱,民国以后在城乡流行。解放以前,我县有不少以说唱竹板歌“传本”为营生的民间艺人,解放后,竹板歌以旧形式、新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竹板歌的演唱形式在全县非常普及,现在,竹板歌在蕉岭已经家喻户晓,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在农村、在学校、在社区、在每个活动场所,到处都有群众自发组成的竹板歌表演队,经常能听到旋律优美的竹板歌。

5.jpg

      竹板歌以五句词为段落,每句基本由七字组成,一、二、四句押韵,尾驳尾合韵(上段词的最后一句是下段词的首名),合乎平仄,节拍自由,唱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演唱者以四块竹板作为乐器打过门节奏,在曲目开唱前作为“过事”以引入内容,演唱者在演唱时遇到需要转段、缓气或突出人物形象时,通过打出音色亮丽、节奏明快、缓急轻重竹板声调,与文本相互配合,使竹板歌更加悦耳动听,吸引听众。


      竹板歌表演朴实,通俗易懂,唱腔固定简单、音域宽广,语言风趣,形象生动,时因人物而异,时因情节而异,或高或低,或悲或喜,或唱或说,灵活多样。修辞手法多用“比喻”“双关”“歇后”“联想”等技巧,语言丰富。可以又说又唱演唱长篇传本,流行较广的传本有《梁四珍与赵玉麟》《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6.jpg

      竹板的基本打法,包括“夹板”“摇板”“七星板”和“平板”。夹板的打法是演奏竹板时,竹板用手掌挟持,以虎口为支力点,拇指根骨卡板内缘,食指和中指在第一、二节竹板外缘,握中段,用手劲伸震,使两板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若左右手各持一对竹板则称为双夹板;摇板的打法是竹板用手掌挟持但虎口向上,握中段手用暗劲晃震,使两板摇动两端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左右手若各持一对竹板同时摇晃,则称为双摇板;七星板的打法是右手执锯板与另一片竹板的顶端,两片竹板的光滑面相对,锯板夹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另一片竹板则以另三根手指固定,手腕用暗劲晃震,使两板下端三分之一处紧密碰击而发出乐音。


      一般常用的竹板打法是左手用夹板,右手用七星板,左右手刚好形成重轻拍的组合,灵巧多变,可为大多数的歌曲伴奏。最后一种打法称为平板,左手以夹板的方式用手掌垂直挟持着正反三片竹板,右手则拿着锯板的一端,按一定节奏敲击三片竹板的顶端,或以锯齿轻锯三片竹板的边沿而发出乐音,是非常传统的伴奏打法。伴奏分前奏、间奏、尾奏,奏时长短不拘,由歌者即兴发挥。

7.jpg

      竹板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反映面广泛,地方色彩浓郁,文学性较强,具有强烈的教化作用,对研究客家历史、语言、文化有重要意义。竹板歌除了在文学性上具有独特品格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张力,对客家民俗、民艺、宗教、戏剧等方面起到了直接影响。由于客家人在海内外分布比较广泛,它还具备另一功能,就是它的桥梁作用,竹板歌的传播可促进客家文化的弘扬,连结海内外客家人的乡情乡谊。现在东南亚、港澳台及广州等地老一辈蕉岭籍客家人均在当地组织有竹板歌社团进行演唱活动。近年来,蕉岭县也曾多次组织竹板歌手到各地演出,在所到之处都产生了较大的效应。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