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动态

联系方式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科

办公地址:梅州市嘉应中路26号

联系电话:0753—2306863

办公时间:8:30-12:00,14:30-18:0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

办公地址:梅州市江南路60号

联系电话:0753-2292238


梅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办公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梅龙西路7号梅州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0753-2301789


文化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穿越悠悠岁月,客家山歌剧迸发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2/9/1 10:03:15 来源: 浏览次数:624
< 返回文章列表

八月的一天,记者前往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还未走进室内,婉约动听的歌声便在耳边回响,剧团成员正专心致志地练声。

“梅县山歌剧团是成立较早的专业艺术团队,从1958年开始至今,一直秉承专业敬业的态度,对艺术精益求精。”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赖瑜明说。

1.jpg

梅县山歌剧表演时载歌载舞,接近生活化,多用客家特色的舞美道具服装演出。何森垚摄

逢山必有客,有客就有歌。据了解,梅县区人民喜唱山歌,山歌普及各乡镇,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甜甜的歌声在梅江两岸回荡,在圩镇乡间飞扬,正如山歌所唱“日日山歌歌送饭,夜夜睡觉歌枕头”。

值得一提的是,客家山歌从原来的独唱、对唱发展到连唱、合唱、小演唱,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孕育形成了山歌剧这一新的剧种,被人们誉为“山茶花”。

保护有方,传承有人,山茶花花开正艳。

2.jpg

剧团成员大部分为“90后”“00后”,队伍充满活力。何森垚摄

该剧团成员大部分为“90后”“00后”,队伍充满活力,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让这一民间艺术更好地发展传承,新一代山歌剧接班人刘谦隆接下了这一重担。

“我们邀请了汤明哲老师、张献云老师等前辈来剧团开班,把老一辈的专业腔调学起来。”刘谦隆说,在一代代艺术家和老前辈的“传帮带”下,梅县客家山歌的传承弘扬成效明显。

3.jpg

大型山歌剧《古寨牛人》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演员在业务上均是一专多能,是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队伍,在剧目创作、挖掘、继承和创新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年轻团队的优势。”赖瑜明说,由资历老的演员带好新演员,在这样的模式下,传统与创新两股激流碰撞。

梅县山歌剧团在获批专业剧团至今十几年的时间里,将客家山歌的推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创作和改变移植了4000多个剧(节)目,从2008年至2018年期间,还创作排演了大型山歌剧《围屋旧梦》《合家福》《古寨牛人》《春闹》,以及音乐剧《风雨白石龙》等剧目,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

4.jpg

大型山歌剧《围屋旧梦》荣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戏剧三等奖”。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梅县山歌剧表演时载歌载舞,接近生活化,并吸收民间歌舞和地方小戏的身段舞姿、腰腿功夫等表演路子,多用客家特色的舞美道具服装演出,剧目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具有喜闹剧风格。

“一团乱象中间破,不让坏水聚风波。”“算盘珠子莫拨错,上上下下难求和。”“民众心中有杆秤,称天称地还称我”……这是客家山歌剧《春闹》里的精彩一幕,“富二代”驻村干部李文浩与家境宽裕的“贫困户”目睡鸟对唱客家山歌。

该剧以扶贫为题材,通过轻松诙谐的演绎方式,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受客家山歌剧魅力,也让到场专家对客家山歌剧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5.jpg

型山歌剧《春闹》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戏曲组)一等奖。受访者供图

李文浩的扮演者刘谦隆说,《春闹》除了受到传统老山歌剧迷的追捧和喜爱外,也不乏年轻“粉丝”,从而接触并喜欢上山歌剧。“我在男主角李文浩的身上找到很多共鸣,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90后”观众李文龙说。

在赖瑜明看来,山歌剧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各级政府和山歌剧人对于客家文化的信仰和情怀。近年来,梅县区按照“题材选择地方化,表现手段艺术化,舞台包装现代化”的思路,以客家文化为根,积极创作客家题材精品。同时,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从剧本撰写到剧目公演,反复修改、提升、打磨。


上一篇:“非遗+旅游”产业助力苏区振兴!这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体验活动在五华举行
下一篇:【精彩回顾】“南粤木棉红”梅州非遗综艺专场在省文化馆小剧场华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