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联系方式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科
办公地址:梅州市嘉应中路26号
联系电话:0753—2306863
办公时间:8:30-12:00,14:30-18:0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
办公地址:梅州市江南路60号
联系电话:0753-2292238
梅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办公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梅龙西路7号梅州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0753-2301789
梅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多年来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梅州客家文化活的见证
目前
我市共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65项
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2项
市级72项、县级255项
那么,咱们梅州
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文学)
有哪些呢?
客家方言
类别:民间文学
批次:第一批
保护单位:梅县区文化馆
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在梅县又称梅县话或阿姆话。客家人是从中原迁来的汉人,是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
来源:梅县区宣传网
客人来州,多在元时,东河南人,五代时,有九族随五审知如闽,后散居八闽,现梅县周边客民,皆由宁化石壁迁来,方言多古语,犹多古音,后结合本土语言如畲、瑶族等融汇衍生,形成特点鲜明,自成一体的梅县客家方言,俗称梅县话。
来源:梅州日报
来源:梅州日报
主要分布在梅县城区及周边乡镇(含梅州市区及梅江区)梅县历来是客家地区入粤定居较早的地区,始终维持着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州府地位,近几百年来,许多地方的客家人都是从梅县迁出去的,故有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
民间谚语
类别:民间文学
批次:第一批
保护单位:梅县区文化馆
梅县谚语是一种民间集体创作,广泛流传于梅县城乡间的简练、通俗、富有一定意义的口头文学。其内容涉及面广,是梅县人民工作,生活的经验和感受的结晶,梅县谚语来源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传承、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梅县人民的百科全书。
来源:梅县发布
它含意深刻通俗易懂,易说易传,是历来人们喜闻乐道的教育劝诫和传授生活、生产经验的工具,它对于认识社会、了解人们的思想心理道德观念,待人接物认识大自然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农谚“清明晴,鱼儿上高坪;清明雨,鱼儿杈下死”。训教谚:“知道赖尿,企到天光”;“早知三日事,世上无穷人”;老人谚:“菜老根多。人老事多,鸡老懒唱歌”。还有如:“人怕人打落,火怕人烧着”,“饭后一杯茶,饿死医药侪”……